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bwin网站: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垦实践—必赢官方入口
bwin网站: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垦实践
信息来源:网络    时间:2025-08-14 04:13

  艳阳高照,宁夏农垦集团简泉农场的苜蓿田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田块一边的土壤被挖开了一条沟,浅埋于地表以下的滴灌带——埋深15厘米至20厘米,既符合苜蓿多年生、一年多收的生长特点,又不会影响各类农机作业,还能将水分和肥料精准输送到苜蓿根部。通过安装尾水管和排水阀,有效破解了地埋式滴灌带容易堵塞的问题。

  宁夏农垦前进农场盐碱地占耕地的比重达68.4%。记者走进农场的盐碱地里,一人多高的玉米舒展着绿油油的叶子。从沙盘里能一窥其中的“奥秘”——地面上灌溉的支管、铺设的滴灌带,电动球阀、电动蝶阀,以及地下排水吸水的暗管、排水的主管等一目了然,生动展现着节水控盐技术、设施在前进农场盐碱地改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布设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捕捉墒情、气象、虫情等多种数据,结合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需肥规律,灵武农场的水肥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灌溉决策,远程操控阀门实现精准供水。宁夏农垦暖泉农场下属的贺兰山生物肥料公司推出的清液型液体肥,农户从公司买回家直接就可施用到水肥一体化系统中,不需要自己在田头配料、搅拌、溶解,大大降低了小农户使用门槛,充分展现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农垦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强相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农垦“田间日”活动,开展农垦水肥一体化技术观摩培训。宁夏农垦在水肥一体化上的各种探索,令与会者大开眼界。借着“田间日”活动和培训班的契机,行业专家学者、农垦管理部门和农场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再落实再落细。

  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农垦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国外引进成套滴灌设备,创造了具有兵团特色的“膜下滴灌”技术。如今,凭借较高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统一的作物布局、技术规程、技术防控等,农垦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面积推广方面具备着独特的优势。在“田间日”活动上,各地农垦代表纷纷展示他们在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的进展。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曾是农业发展的痛点。我们在垦区大力推广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墒情监测、精准施肥装备,构建了覆盖主要作物的智慧水肥管理网络,在实践中凝练形成20余项技术规程与地方标准。”宁夏农垦集团相关领导说。截至目前,宁夏农垦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1.94万亩,占耕地面积56.6%,取得“三省三增一减”(省水、省肥、省工,增地、增产、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效果。

  以简泉农场为例,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得人们可在缺水的春季、冬季利用蓄水池给苜蓿供水;收割后及时滴灌可使苜蓿返青期提前;地埋滴灌还能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集聚。相比于传统大水漫灌,达产期苜蓿平均单产提升1.32吨,亩纯收入达1800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在石河子总场蘑菇湖基地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小流量滴灌带、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膜下滴灌技术的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石河子总场蘑菇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马占东介绍。

  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企业管理部部长张廷彦说:“黄羊河集团的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基于土壤检测的精准施肥、以小流量滴灌为核心的精准灌溉、以压力平衡为核心的田间精细化管理,以及落实以品质管理为核心的农艺技术规范。较大水漫灌节水50%以上,通过实施少量多次精准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近5年加工型马铃薯平均亩产4.04吨,亩利润2000元以上。”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牧管理部副主管董文斌介绍,2024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尹飞虎院士团队合作,在哈达图农牧场开展油菜、甜菜滴灌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示范,成功将油菜亩产量从110公斤提高到210公斤,甜菜亩产量从2.5吨提高到3.5吨,亩均效益提升300元以上。

  “经过持续探索,北大荒齐齐哈尔分公司形成寒地旱作区特有的‘无膜浅埋+智能管控’技术体系,并发布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大豆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2项技术标准。2025年推广面积26万亩,实现年增产0.75亿斤粮食产能。”查哈阳农场副总经理李杨子介绍。

  与会专家表示,在提升单产的同时,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还能实现一系列综合效益:节药、节肥,传统种植方式难以利用的沙地、荒地、盐碱地、坡耕地等也变成能种粮产粮的土地;面对干旱、低温,以及强降雨等气候灾害时,在减损增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怎样从建立工程技术体系,构建设备及产品属地化产业体系,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三方面入手,建立适宜当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水肥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管),都有哪些形式的产品,各自又有哪些优缺点?田间灌排系统要怎样规划布局?农田减排控污技术路径是什么样的?……围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方方面面,与会专家和垦区代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随着农垦系统深入推进“两大行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模式广泛推广,品种、技术及装备集成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一些区域化综合技术模式应运而生,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近年来农垦大力推广的20项高产高效技术之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田间日”活动上,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正式发布农垦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26个,涉及13个垦区,马铃薯、油菜、棉花等16种农作物。

  来自河北农垦、吉林农垦、黑龙江西部垦区、宁夏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个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主要围绕玉米水肥一体喷灌、无膜浅埋滴灌、信息化自动化调控等关键技术组织实施,在适用区域有效促进玉米节水20%左右,化肥减量最高能达到30%,增产20%左右,亩均增收最高能达到400元。

  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陕西农垦、新疆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个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主要围绕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组织实施,实现多次施肥,减缓早衰、延长灌浆期,有效促进当地小麦亩均增产最高达到40%,水肥利用率提高10%至15%,亩均增收最高能达到200元。

  来自吉林农垦、大兴安岭农垦的大豆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主要围绕微灌施肥技术、无人机航拍建模、三级管网布局、智能灌溉系统等关键技术组织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亩均增产20%左右,增收150元以上。

  “这26个模式围绕集成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展现了水肥一体化前期准备、工程建设、系统运行管理、农艺配套、节本增效等方面的突出成效,反映了农垦系统先进农业技术的最新成果。”中国农垦经济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有力抓手。”在“田间日”活动上,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垦系统要一马当先、勇于开拓,在创新、应用、模式上走在前,为技术推广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与会专家表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因地制宜”,方能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转化为节水增效的实际成果。

  必赢网站入口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条件和作物品种等,合理选择设备:水源水质较差,就需要配备多级过滤器;干旱、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对于大面积灌溉,可选用管径较大的PVC或PE管道;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要考虑管道的柔韧性和抗压性。同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科学把握灌溉时间、次数和施肥量,确保技术效能充分发挥。以玉米为例,东北垦区种植玉米要侧重浅埋滴灌与全生育期精准水肥,西北内陆及黄河沿岸垦区要突出膜下滴灌与中后期水肥供给,华北黄淮垦区结合降水测墒补灌,适时晚收。

  以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重点,推进技术持续升级。加快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深度整合,构建覆盖全域的生产感知体系。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应用,建立适配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动态水肥管理方案。突破水肥精准调控、定向输送等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装备向高效化、轻量化、智能化升级。

  “农垦系统聚焦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要求深入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更多领域创新发展、更大范围示范引领、更大程度发挥作用,切实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垦区要加强垦区间及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涵盖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的农垦水肥一体化技术标准,带动技术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通过设施共建、技术输出、设备共享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发挥农垦示范引领作用。

| 首页 | 关于必赢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招商加盟 | 联系Bwin |

ICP备案:桂ICP备19008711号 Copyright © 2024 必赢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