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叶县“硒麦小镇”先导区农文旅一体化进程加速,他便养成了喜欢去田间“溜达”的习惯。“景色宜人,早晚出来转转可得劲。”徐中明说。
徐中明流转的100多亩土地,都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今年小麦亩产1200斤以上,而且都是富硒的,比普通小麦贵了1毛多,卖了个好价钱。“马上又要种麦子了,得提前打算一下。”徐中明喜上眉梢。
在他承包的农田里,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虫情监测站、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服务站等各类设备密布在地头一侧。
“以前是‘手把手’传授种地经验,现在通过智慧平台就能接收到田间信息,基本解放了人力。”徐中明解释道。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叶县的田间地头奏响“数字化”乐章,像徐中明这样从中受益的“老把式”不在少数。
叶县有耕地123万亩,属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当地牢牢扛稳粮食责任,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叶县就提前布局,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等“六化”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92万亩,实现由“粮田”到“良田”“望天收”到“慧种田”的转变。
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积温积雨等信息通过传感器可实时搜集、快速反馈;电卡一刷,水肥一体机就能自动浇地施肥;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一天便可喷施作物面积500余亩……
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在叶县农田里碰撞,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这不仅极大方便了农户的农业生产,使每亩地约增收10%。
眼看玉米蹿到一人多高,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红石桥村种粮大户朱勇春,打算赶在收获前再浇一遍“灌浆水”。 接好水管,掏出水卡,在农田灌溉机井控制终端一刷,“嘀嘀嘀”,故障提示音响起——井口咋不出水?朱勇春赶紧给红石桥村农田水利设施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朱振抄打电话。…
“要么就不去办理税务注销登记了?”一个想法从贾玉丽的脑海里掠过。 47岁的贾玉丽是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必赢官网入口必赢官网入口
联系我们
电话:0771-2219654
手机:18878725696
公司地址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18号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西3栋2522号
公司名称
必赢官方入口